贺铸《陌上郎·西津海鹘舟》赏析,侠骨柔情中的千古离殇
“西津海鹘舟,径度沧江雨,双橹本无情,鸦轧如人语。”开篇这几句,将一幅充满画面感的场景展现在我们眼前,西津渡口,一艘形如海鹘的舟船,在沧江的雨幕中径直前行,那双双橹桨看似无情,却发出“鸦轧”之声,宛如人在低声诉说。
这几句词描绘出了一种孤独而又略带神秘的氛围,西津的海鹘舟,点明了地点与舟船的独特形态,海鹘舟在沧江雨里独行,给人一种漂泊无依之感,双橹发出的声音,以“鸦轧如人语”来形容,赋予了这无情之物以人的情感和言语,仿佛在诉说着旅途中的心事,这里的景语其实也是情语,通过对舟行江上、橹声似语的描写,隐隐透露出词人内心的孤寂与愁绪。
“回头极目看,去帆如阵马,来帆如行云,去帆如卷雪。”词人回首极目远眺,离去的帆影如同阵阵奔跑的马群,来来往往的帆影,来帆如行云般轻盈,去帆如卷雪般迅猛,这几句以生动的比喻,将帆影的动态展现得淋漓尽致,去帆如阵马,写出了其气势与速度,展现出一种不可阻挡的力量感;来帆如行云,描绘出其悠然自在、飘逸的姿态;去帆如卷雪,则突出了其急速与壮观,通过对帆影的细致描写,不仅丰富了画面内容,更暗示了时光的流逝和人事的变迁,也体现出词人在舟上的漂泊之感,看着帆影来来去去,自己却始终在这江上漂泊,不知归宿何方。
“何处倚危楼?弦管声中,十里扬州路。”这几句笔锋一转,由江上的舟行之景,联想到扬州的繁华,词人在心中发问,何处可以倚靠着高楼呢?在那弦管声声的地方,便是十里繁华的扬州路,扬州,在古代一直是繁华富庶之地,歌舞升平,弦管声声,这里用“弦管声中,十里扬州路”来描绘扬州的繁华,与前面江上的孤寂漂泊形成鲜明对比,展现出词人对繁华生活的向往与憧憬;也更衬托出其当下漂泊孤寂的心境,他渴望能身处繁华之中,享受那种热闹与欢乐,而不是在这茫茫江上独自漂泊,这种对比,更加强化了词人内心的孤独与失落之情。
整首词从江上的舟行写起,通过对舟、橹、帆影等景物的描写,营造出孤独漂泊的氛围,然后联想到扬州的繁华,以繁华与孤寂的对比,深刻地表达了词人内心复杂的情感,既有对漂泊生活的厌倦与无奈,又有对美好繁华的向往与追求。
贺铸一生坎坷,仕途不顺,多次辗转任职,长期处于漂泊之中,这首词正是他人生经历的写照,他在舟上漂泊,看着帆影的来来去去,就如同自己在人生的道路上不断奔波,却始终找不到归宿,而扬州的繁华,是他心中美好的向往,是他渴望摆脱漂泊、享受安定生活的寄托,但现实却让他只能在江上孤寂地漂泊,这种理想与现实的差距,使得他内心充满了痛苦与无奈。
贺铸的词风独特,既有豪放壮阔的一面,如对帆影的描写,展现出宏大的气势;又有婉约细腻的一面,如对橹声如人语的刻画,透露出内心的柔情,在这首《陌上郎·西津海鹘舟》中,他巧妙地将两者融合在一起,通过对江上景物的豪放描写,引出内心婉约的情感,使整首词既有画面感又富有情感深度,他以景衬情,情景交融,将自己的身世之感、漂泊之苦、向往之情都融入到词中,让读者能够深刻感受到他内心复杂而又真挚的情感世界,这首词不仅是贺铸个人情感的抒发,更是那个时代许多文人墨客在动荡社会中内心世界的真实反映,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历史意义。
登录后可发表评论
点击登录