东风初绽,春心与壮志共舞—赏析辛弃疾《汉宫春·立春日》

春已归来,看美人头上,袅袅春幡,无端风雨,未肯收尽余寒,年时燕子,料今宵、梦到西园,浑未办、黄柑荐酒,更传青韭堆盘?

却笑东风,从此便薰梅染柳,更没些闲,闲时又来镜里,转变朱颜,清愁不断,问何人、会解连环?生怕见、花开花落,朝来塞雁先还。

这是南宋爱国词人辛弃疾的一首《汉宫春·立春日》,此词上片以景起,描绘了立春日的景象,引出词人内心的感慨;下片则借对东风的调侃,抒发了自己壮志未酬、岁月蹉跎的愁绪。

开篇“春已归来,看美人头上,袅袅春幡”,点明立春时节,春回大地,人们头上插着袅袅春幡,迎接新春的到来,春幡,是一种用彩色绸布剪成的小旗,通常在立春之日悬挂于家中或街头,寓意着吉祥和生机,这句通过描写人们的迎春习俗,展现了立春时节的欢乐氛围,同时也暗示了春天的到来给人们带来的希望和喜悦。

“无端风雨,未肯收尽余寒”,紧承上文,描绘了立春之后天气的变化,虽然春天已经来临,但无端的风雨却不肯收尽残余的寒冷,给人一种乍暖还寒的感觉,这里的“无端风雨”和“未肯收尽余寒”,不仅仅是对自然天气的描写,更象征着南宋朝廷面临的动荡局势和外部压力,风雨的无端肆虐,余寒的久久不退,暗示着国家的命运依然艰难,前途未卜。

“年时燕子,料今宵、梦到西园”,词人由眼前的立春景象联想到去年的燕子,去年的燕子,想必今晚也会梦到西园吧,西园,是词人心中的一个意象,它可能代表着词人曾经的家园、美好的回忆,或者是理想的寄托,这句通过燕子的梦境,抒发了词人对过去时光的怀念和对家乡的思念之情,也暗示了词人如今身处异乡,漂泊不定的境遇。

“浑未办、黄柑荐酒,更传青韭堆盘?”这句是说,自己还没有准备好黄柑来荐酒,也没有青韭堆盘的立春美食,黄柑荐酒和青韭堆盘,都是立春时节的传统习俗,词人在这里说自己“浑未办”,并非是真的没有准备,而是表达了自己无心于此的心境,此时的词人,心中充满了忧愁和感慨,对这些迎春的习俗已经失去了兴趣。

下片“却笑东风,从此便薰梅染柳,更没些闲”,词人笔锋一转,开始调侃东风,东风啊东风,你从此就忙着薰染梅花、柳树,再也没有一点空闲的时候了,这里的“笑”字,看似轻松幽默,实则蕴含着词人对时光匆匆、岁月无情的感慨,东风的忙碌,让春天的景色变得更加绚烂多彩,但也让词人意识到,时光在不经意间流逝,自己却一事无成。

“闲时又来镜里,转变朱颜”,进一步描绘了东风的“闲”,东风闲来无事,又跑到镜子里,悄悄地改变了人的容颜,这句通过东风对容颜的改变,暗示了时光的流转和词人的衰老,词人感叹自己在不知不觉中已经容颜老去,而自己的理想和抱负却还没有实现,心中不禁涌起一阵悲凉。

“清愁不断,问何人、会解连环?”词人的忧愁连绵不断,就像一个解不开的连环,这里的“清愁”,不仅仅是个人的忧愁,更是对国家命运的忧虑,词人一生致力于抗金复国,但却壮志未酬,心中的忧愁无法排解,他不知道谁能够理解他的心事,解开他心中的连环,这句表达了词人内心深处的孤独和无奈,以及对知音的渴望。

“生怕见、花开花落,朝来塞雁先还”,词人最怕看到花开花落,因为这意味着时光的流逝,而今天早上,塞外的大雁已经先飞回来了,春天已经真正地到来了,大雁的归来,让词人更加感受到时光的紧迫和自己的壮志未酬,他担心自己在这花开花落的岁月中,依然无法实现自己的理想,只能眼睁睁地看着时光流逝,心中充满了无奈和悲愤。

辛弃疾这首《汉宫春·立春日》,表面上是一首描绘立春景象和抒发个人情感的词,实际上却蕴含着深刻的思想内涵,词人通过对立春时节的描写,表达了对春天的喜爱和对生命的热爱,也借景抒情,抒发了自己壮志未酬、岁月蹉跎的愁绪,词中对东风的调侃,对时光流逝的感慨,以及对国家命运的忧虑相互交织,展现了词人复杂而深沉的内心世界。

整首词语言清新自然,意境深远,词人运用了丰富的意象,如美人头上的春幡、无端的风雨、年时的燕子、西园、黄柑荐酒、青韭堆盘、东风、梅花、柳树、镜子、朱颜、花开花落、塞雁等,将立春时节的景象和自己的情感巧妙地融合在一起,使词作具有了很强的艺术感染力。

辛弃疾一生以恢复中原为己任,然而他的壮志却始终未能实现,这首《汉宫春·立春日》,正是他在南宋朝廷偏安一隅、自己壮志难酬的情况下创作的,词中所表达的忧愁和感慨,不仅仅是个人的情感宣泄,更是那个时代广大爱国志士的共同心声,它反映了南宋时期社会的动荡不安和人民对国家命运的深切关注,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和文学价值。

辛弃疾的《汉宫春·立春日》是一首佳作,它以独特的艺术魅力,展现了词人的才华和情怀,无论是对词中意境的欣赏,还是对词人思想的感悟,都能让读者从中获得深刻的启示和美的享受,这首词犹如一颗璀璨的明珠,在宋词的宝库中闪耀着永恒的光芒。

制作音乐,请进入我们的工作室网站,网址:www.91yy.art,音乐人老杨为您制作好音乐!

评论
暂无评论

登录后可发表评论

点击登录